往期文章:
EMU的艺术,从大逻辑来解释小细节,我们讲得跟别人不一样(连载之一)
EMU的艺术,从大逻辑来解释小细节,我们讲得跟别人不一样(连载之二)
EMU的艺术,从大逻辑来解释小细节,我们讲得跟别人不一样(连载之三)
EMU的艺术,从大逻辑来解释小细节,我们讲得跟别人不一样(连载之四)
Facebook的出现,海外版黑五类的Mediabuy
Facebook的出现,代表着最原始的以CPM为计量的广告商业模式的回归,之前最早的纳斯达克泡沫时代,我只字不提CPM类广告,什么是CPM类广告?就是你的网站上挂着广告横幅,以展示了多少次来给你计算广告佣金的模式。这个模式为什么在泡沫年代出现了立即消失了?因为人家本来是需要买流量,如果用CPM来计数则无法锚定最简单的流量导入效果,所以很快消失了。
而Facebook采用CPM为计量的广告出售模式,代表一个原因,流量质量高,所以强势。说白了,你不需要怀疑我的流量有水分,我就按广告展示卖给你,你自己能不能变现你自己的事情。这件事一直影响到现在,从腾讯广点通,到头条的穿山甲,以及现在的抖音加热,都是只给你流量,你不要怀疑流量真假,我就是看数量给你,你能不能变现是你自己的事情。
好了,基于这个逻辑,那么作为变现端,产品一定是刚需,以及广告展示形式越夸张,这样才能够覆盖广告成本。这个时候,黑五类产品就开始疯狂地在Facebook上买广告了,同时那个时候Facebook刚刚起步,需要收入,对这类广告也没禁止,同时谷歌还有其他流量平台不允许投放这类广告,于是就诞生了一个最暴利的持续性赚钱行业,就是你们至今还可以看见的Facebook跑黑五,由于Facebook的广告需要有强变现属性,那么这里也可以说一个捷径思路:如果你不知道什么产品现在变现不错,那么你多去刷Facebook的广告即可找到。
那个时候,Facebook跑黑五类广告非常简单,一般减肥类的广告是最容易入门的,找到优质的试用类的减肥广告主,一般提交0.99美元的试用即可获得几十美元的佣金,广告主的变现模式则是靠后续的连续订阅付费赚取更多的收益。而广告表现形式也很简单,一个人减肥前后的对比,几乎点击率可以做到15%。
Facebook其实最赚钱的还是广告,而支撑Facebook收入来源的广告主,一定是投放黑五类甚至各种产业的行业,虽然Facebook后来到如今,一直禁止一些类目的广告投放,但是架不住各种黑科技手段投放这类广告。而通过我们长时间的判断,以及Facebook的股价从最早的几十美元,到如今接近700美元,每当Facebook需要业绩的时候,审核广告的尺度会大幅下降,这个时候,各种偏门广告全会在这个时候投入几乎一年的所有预算,剩下的时间,则是用来测试各种数据,包括测试Facebook下一次需要预算的时间点。
所以,很多人以为Mediabuy行业里面的Facebook跑黑五类广告,是每天收入过万美元,其实不是,而是一般一年就一两个月,花掉所有的预算,而那段时间,几乎完成了一年的利润,剩下的时间则是资源布局,以及继续测试,等待下一次机会。这就是为什么深圳有那么多投放公司,里面的投手水平都非常高,最后出来单干却一无所成,这个暴利的行业,考验的真不是技术层面,而是资源与市场的理解力。
顺带提一句,为什么当时我没做这个?因为当时用EMU的方法一样可以搞黑五类的广告,因为试用只需要花0.99美元,而佣金几十美元,干嘛要去跑广告,做这么劳心劳神的事情?这也是认知与理解力不够,Facebook跑黑五类,看起来是一个辛苦活,但是是一个长线生意,到如今依然有人每年几千万的利润,而EMU当时确实赚钱效率比Facebook跑黑五类要高很多很多,但是只是一个短跑,随着广告主要求续费率等参数后,EMU因为过于繁琐,又去找新的赛道了。
2015年,Godaddy上市,人均一辆宝马5系顶配
EMU这个圈子很丑陋,也很肮脏,我过去一直在这个行业里赚钱,而且过得很好,但是我一点都不开心,主要原因是这个行业里,哪怕成功,也无非赚了几个臭钱而已,并且这个钱就是运气来的钱,包括互联网只要是做不阳光并且赚钱的生意的,都需要明白一点,这个行业赚钱不难,但是一定要明白所有的钱都是运气,而不是实力。
如果你看到了这里,各位觉得神秘的EMU以及Mediabuy的暴利项目,是不是都是几句话可以讲完的事情?唯独很多人觉得有难度,以及需要各种技术,资源,那只是你一开始进入的时候,不是一个最好的红利阶段,你没有多余的利润去尝试新的机会,仅此而已。
所以我在2010年之后,渐渐淡出了这个圈子,并且转型做旅游相关的行业,因为平时经常到处飞,到处住酒店,本身也是自己的兴趣爱好。
当我在做旅游这块的时候,机会却偏偏找到了我,Godaddy这家全球知名的互联网服务商上市。
这家公司在CJ这家广告联盟里,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广告主,只要通过你的推广,带来的新用户,在Godaddy上购买了任何产品与服务,则固定佣金105美元,典型的CPA外加CPS结算的广告佣金模式。
而这家公司在上市前夕,推出了一个促销获得:每个月1美元,年付12美元,可以获得一个博客主机外加赠送一个域名。
这不是又是标准的EMU模式了么?直接点自己的邀请链接,不断注册新用户,去买一个博客主机花12美元获得105美元佣金不就可以了?
关键还可以复利套利,因为赠送的一个域名如果去注册当时还可以注册的6数字的.com域名,一个域名就可以轻松卖100-200元人民币,这样算下来,连付出的12美元成本都是赚钱的。
这个促销活动坚持了一两个月直到Godaddy上市,上市首日收报26.15美元,较20美元的发行价大涨30.75%。

人家上市第一天股票溢价30%,几个亿几个亿美元地赚,我们参与了Godaddy上市前夕的最后的冲刺,确保了人家股票上市获得溢价,我们也基本上人均一辆宝马5系顶配,不到100万人民币,也确实太简单了,人均贡献Godaddy不到1000个“新注册活跃用户”即可完成。
这里面同时讲一个EMU的细节,来验证之前文章的观点:
由于Godaddy是广告联盟CJ里的广告主,而CJ这家广告联盟几乎是所有EMU低端人群的噩梦,因为这群人永远不明白大逻辑,所以无法跟CJ去解释自己的流量来源。
而Godaddy这家广告我是如何操作的呢?因为频繁使用VM虚拟机过于麻烦(那个时候还没有指纹浏览器),于是就一台电脑,一个IP反复注册Godaddy的新用户,并且购买那个12美元的促销大礼包。好处是效率可以拉满,连信用卡付款都不会出现风控。当然CJ的流量调查也如约而至,问我是怎么推广的?
我直接回复:我这边是一家网络科技公司,为本地企业提供互联网服务,因为Godaddy的促销活动,导致我们这个月的生意爆好,我们不仅给新用户推荐Godaddy这家网络服务商,让他们使用他们的服务器与域名服务,同时对老客户,也进行了推荐,但是由于客户都是新手,不知道如何注册与购买以及成为Godaddy的用户,于是我们邀约他们来公司,在公司的电脑上,辅导他们注册以及购买Godaddy的产品,成为Godaddy的新用户。
同时我附上了我公司的营业执照照片。CJ收到我的回复之后,次月20日左右准时发放了我的广告佣金。
这个案例是典型的大逻辑去解决问题,因为我知道广告主Godaddy需要什么,我只要给广告联盟一个广告主需要的说法,广告联盟本身就是一个二道贩子,中间是需要我帮他们赚钱的,当然不会为难我,不知道大家现在再回过头去看所谓的EMU,是不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