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U的艺术,从大逻辑来解释小细节,我们讲得跟别人不一样(连载之三)

往期文章:

新手如何入行广告联盟EMU这个赛道,昨日直播间精华分享

EMU的艺术,从大逻辑来解释小细节,我们讲得跟别人不一样(连载之一)

EMU的艺术,从大逻辑来解释小细节,我们讲得跟别人不一样(连载之二)

搜索引擎成为流量入口带来了新的机遇(2003年)

在全面广告联盟从CPC往CPA与CPS转型的时候,有一个广告联盟一直以CPC的形式存在,那就是Clickexchange,我们简称为CXC,这个公司至今商业模式依然不变,只是从PC端已经成功转型到移动端:

EMU的艺术,从大逻辑来解释小细节,我们讲得跟别人不一样(连载之三)

互联网的本质商业底层逻辑就是流量,只是在初期没找到好的商业模式,Clickxchange翻译字面意思就是流量交换,在中国的互联网早期,也有大量的流量交换平台,同时给予他人流量的网站主,也是以点击为计算佣金价格锚定,进行平台的运营。这个商业模式的本质不是赚取流量主与广告主之间的流量买卖溢价,而是这个平台的存在,所有的流量会都先归属于平台,这也是后来的RTB流量平台的最早的商业与技术基础模型。

关于RTB流量平台,比如现在在头条的穿山甲,腾讯的广点通等,都是用的RTB:

实时竞价(RTB)流量平台是一种基于实时竞价机制的在线广告购买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广告主可以根据用户行为和数据,在每次展示机会时,与媒体或广告交易平台进行竞价,最终买下广告展示机会。RTB 平台通常由需求方平台(DSP)、供应方平台(SSP)和广告交易平台(AdX)构成,共同构建了一个自动化的广告交易生态系统。

当然,这个技术全球用得最牛逼的是谁呢?谷歌,当时是DoubleClick这家公司做到了全球第一,被谷歌收购,谷歌收购了之后变为现在的ADX,在谷歌的广告投放里,ADX才是重头戏。当然,现在也有一家公司做得也很不错,就是AppLovin,这家公司的股价从9美元涨到最高500多美元,现在还有300多美元,所以一些做Mediabuy的人,去天天辛苦做Mediabuy,不如持有这家的股票,直接躺赚:

EMU的艺术,从大逻辑来解释小细节,我们讲得跟别人不一样(连载之三)

当谁掌握了互联网的入口,谁就掌握了先机这个商业模式的雏形建立之后,一个新的EMU的方向就又出来了。

当时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是Yahoo,它收购了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搜索引擎,比如Overture也就是后来的Goto,还有英国的Ask.com ,因为它掌握了互联网的入口,所以当时那个年代,它是世界上市值最大的几个互联网公司之一,然后Yahoo也推出了一个自己的类似广告联盟的产品,只是以Search Feed的形式存在。

什么是Search Feed?

字面意思就是搜索种子,就是一个搜索引擎公司想去触达自己触达不到的用户的时候,就会让一些个人网站站上放上自己的搜索框,这样用户站站内搜索的时候,如果站内的搜索内容满足不来访问用户的需求的时候,就会自动给出额外的搜索引擎里的结果。

这个商业模式怎么获利呢?不就跟今天的百度一样吗?搜索结果的前面,都是付费广告,当时的Yahoo已经摸索出来了这套商业模式了。

从技术层面去EMU,无非是把之前的一次点击,变成二次点击即可实现,这块并不难,难点在于当时Yahoo的Search Feed申请门槛是你必须在美国有SSN,才可以申请,也就是说你不在美国根本申请不到。

要知道,2000年初期,在海外的人还是比较少的,联系也非常困难,还得对方去托收支票把钱取出来后,再扣除手续费后汇款到中国。

Yahoo的这个Seach Feed模式,不久就被谷歌抄袭到了,谷歌在2003年推出了Google Adsense,Adsense一直在今天依然成为很多流量主变现的工具,但是Yahoo却不存在了,具体原因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当年谷歌技术确实强大,一样的东西EMU搞不定谷歌的二次点击以及过谷歌的反作弊风控,而Yahoo就像个傻子一样,一个号一个月轻松可以刷几万美元以上,据说四川的一个电信机房都在刷Yahoo 的Search Feed,最后被代收卷款跑路的一个月代收款都有上百万美元,Yahoo从那一刻起,就开始走下坡路,当然,还有后续。

域名停放

上面为什么还有后续呢?正当很多人有技术,缺申请不到正宗的Yahoo的Search Feed的账号的时候,Yahoo又别出心裁,认为一些域名,特别是错别字域名,比如google.com 很容易输入错误成为 gooogle.com?于是,对于一些本身有流量的域名,设立了一个项目,叫Domain Parking Monetize。

于是有Yahoo的Seach Feed的公司,就成立了很多域名停放公司,当然在中国的域名城论坛国人知道最多的是Parked.com ,其实最好的不是这家,而是Trafficz.com ,好到什么地步呢?

随便一个域名就可以申请到Trafficz的账号,用跟刷Yahoo Feed一样的方法去刷这个域名访问后显示的结果,一个月轻松刷几万美元出来,并且次月的1-5日准时用Paypal支付到你的Paypal上。

当时就一个比较烦恼的事情,Paypal那时候提现,如果用Paypal寄支票回中国的方式进行提现,最高只能一万美元,并且扣除手续费35美元,但是可以绑定香港银行,直接以港币的方式提现,那个时候,基本上Paypal一个月收入超过一万美元的都知道去香港开银行账户,那时候招商银行香港的账户随便开,现在开招商银行香港的账户需要有800万资产。

当然,也有用谷歌为Search Feed的域名停放公司,我们都不去看的,因为刷不了,本身搞不定的事情去研究干什么呢?

如果说Yahoo怎么死的?Yahoo就是被全球的EMU的人像吸血一样吸死的,估计至今Yahoo的高层都不会明白,为什么业绩会一直下滑?这个是必然的,因为商业模式里,收入来源是购买流量的广告主,而广告主买的全是假流量,当然会缩减订单啊。

包括后来Yahoo对流量质量还有一个打分要求,就是以CPC的模式给你结算流量的广告佣金,但是转化率必须满足他们的要求,这个也很简单啊,无非是点击多少次之后,再去EMU里面搜索的结果,以CPA或者CPS的方式,把质量分做上去即可。

当然,如果说谷歌有没有办法EMU,有,但是漏洞不是谷歌技术层面的,而是谷歌的商业模式层面的漏洞。

Google Adsense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个拉新活动,如果你是Google Adsense的用户,你推荐你的朋友加入Google Adsense,当你的朋友通过Google Adsense赚到第一个100美元的时候,你也会获得100美元。

看起来是不是很不错,无懈可击吧?但是有人找到了这样一个数学模型,自己是A,A邀请B,B邀请C,C邀请D,所有的被邀请者都是自己的小号,最后只需要在这个蛇形邀请链的末端,也就是最后一个被邀请者的Google Adsense账户里,老老实实赚到100美元,上面的所有邀请者均可以获得100美元,这个没问题吧,果然事实就是这样的,当然这个漏洞搞了几个月后,就被谷歌修改了条款,必须是通过流量收入产生的100美元,而不能靠邀请产生的,所以游戏结束。

2005年左右,中国的互联网的黄金年代

这个年代,随着互联网的相关商业模式的建立,验证,以及成功,资本又一次开始活跃起来。很多时候,你EMU的技术并不需要多高深,这也是这篇教案,重点要讲的要点,你只需要关注市场的热钱多不多,资本喜欢在哪些地方吹泡沫,你跟着资本的脚步走,基本上赚钱跟捡钱一样,而不是你去研究所谓的技术,规避广告联盟的审核风控,做到100%过关,那就跟你去买股票,你每次出手必买到上涨的股票,包你赚钱一样荒谬可笑。

1,淘宝跟易趣(Ebay)之争

当时马云还没有成名,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是易趣,但是自从马云拿到孙正义的融资之后,就开始了烧钱比赛:

给易趣每带来一个新用户,8元人民币;淘宝则是8元起步,最高给到20元人民币。哪怕是个傻子都知道去推广淘宝而不去推广易趣啊。

国内那个时间有好几个国内本土广告联盟都有CPA广告,因为一些关系,直接跟这些广告联盟公司内部人有接触,问,如果IP都懒得换,到处找朋友的资料来注册新用户,淘宝易趣管不管?回答上面不管他们也不会管,他们靠中间差价吃饭呢。

直到淘宝彻底打赢了易趣,下架了推广,都没少过我们一分钱。因为马云他需要我们帮他体现淘宝的高速增长,拿到一轮又一轮的融资到上市。

2,国内短信彩铃订阅

当国内一群站长都恨不得卖血养网站的时候,用订阅移动的彩铃彩信等变现模式诞生了,只要带来的用户通过引导,订阅了彩铃或者彩信,就可以得到10元左右的CPA佣金。

国内大把的站长于是就开始玩各种擦边,比如现在还存在的写真站,你订阅了彩铃就可以成为会员,看尺度更大的图片等,比如知名的徐若瑄,汤加等人的写真等。这对于海外派的EMU站长几乎是看不上眼不入流的手法,还有法律风险,包括知名站长图王当时也因为这个遇到一些麻烦事。

为什么要说这个东西呢?因为当时有一个人破解了短信订阅的回传代码,一般用户订阅彩铃之后,要回复一个确认才算有效订阅,而他破解后的情况是,只要输入手机号,点击订阅后即完成了订阅,他也没有自己搞一个自动填手机号的工具,而是开了一个彩铃的广告联盟,直接把佣金给到了市场最高价格,所有的中国站长只要知道他这个联盟的都跟他打工,一个月轻松几百万。

2006年,全球互联网的黄金年代,EMU与黑客之间合作

这个时候,比较大的一个事情就是NetFlix也就是之前的奈飞,有了一个比较大的竞争对手,叫BlockBuster,后者想利用资本,同样的商业模式,打败奈飞。

BlockBuster当时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奈飞一个新用户的佣金是17美元,而那个时候奈飞必须至少购买一个月的奈飞会员才算有效注册新用户,而Blockbuster则给出24美元一个新用户注册的佣金,而确认标准则只需要花0.99美元购买一个月的试用会员即可。

姜还是老的辣,奈飞在早年早就积累了经验,而BlockBuster纯一个新手小白,结局大家看到这里应该猜得到,2010年破产,2019年仅剩最后一家分店门店。那一年,我一个月可以在BlockBuster赚取12万美元佣金,同时第一次拿到了CJ里的推广者里的VIP,被邀请到CJ的总部去参会,我不敢去。

金融,永远是所有行业里离钱最近的行业,互联网金融也一样,但是美国对于个人用户隐私保护特别严格,就导致美国的互联网金融,比如Credit.com 从一开始起步,就必然采用了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

07年最火爆的事情就是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开始启动,信用类广告几乎以不计成本的方式烧钱,同时也因为钱太多了,导致广告联盟从以前每个月结算佣金,变成了默认按周结算佣金,比如这个星期的佣金,下周四准时被支付。

所有的热钱来自一个广告商:CreditReport。也就是信用报告,如果你带来用户,新注册为CreditReport的会员,支付1美元,提交完你的信用报告,你可以获得25美元佣金。

关于支付1美元产生25美元佣金的思路,在前面的文章已经完全教会了大家。但是里面有个最重要的环节是提交信用报告,就好比中国的提交身份证号与家庭住址这些信息应该怎么完成?

这个时候,最聪明的一群人早就知道暗网以及各种俄罗斯黑客论坛了,去上面寻求各种库,买来之后提交完成广告任务。

估计很多人一直奇怪,这篇EMU的可以算作教程的文章里,对操作里的具体细节都很少谈及,这里就来解释一下,很多时候,你大逻辑找对了之后,小逻辑,小细节根本不重要,哪怕重要,花钱去解决就可以了,对于巨额的利润来说,这点成本完全不影响大局。

比如Creditreport这个广告,几乎不查你流量来源,他们本身就是需要各种白手套帮他们去收集美国人的各种信息。其次,买来的资料库,平均一条美国人信息低于1元人民币,代理等成本更是忽略不计。

这个广告有多赚钱呢?因为结算快,几乎所有的EMU圈子全做了这个广告,并且几乎都赚到了钱。我就这样举一个例子,EMU圈子里代收支票以及银行代收标准大概为15%左右,我认识的一个做代收款业务的,就那年,在上海的城隍庙对面买了两套房。

(0)
扎巴克扎巴克
上一篇 2025年8月17日 下午1:58
下一篇 2025年8月20日 下午12:3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