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
关于互联网广告,有一个重大的非主流分支,叫EMU。很多人可能不理解EMU,但是付费流量总都知道吧,其中付费流量分真量与假量,绝大多数大家可以看见的信息,都是讲如何把买到的真量的ROI做高,以及优化好广告等。那么EMU则是教如何做假量,让广告主以及付费流量购买者认为流量是“真实以及质量不错的”,其中包括流量购买者以及流量平台并且包括广告主,并非不知道流量有问题,而是它们有自己的需求。
对于互联网广告的道德派则是一直认为流量作假是一件不齿以及有法律欺诈风险的事情,但是我们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上来评价,真实的流量里也有质量不好的流量,包括任何的广告支出,广告的有效率离理论接近100%的数值有巨大的偏差,在前序里,不会阐述过多解释,而是先给大家一个概念,任何行业,商业,你要区分大逻辑与小逻辑,当你进入一个行业,并不是小逻辑赚钱,而你去钻研,模仿乃至优化提升,而是在小逻辑里面,去寻找这个行业或者方向的大逻辑,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小术”。这就是很多新手一开始最大的误区,你从一个小逻辑进入,最高收入的上限就是小逻辑的上限,下限则不用说了,最坏结局最后甚至被这个小逻辑里的产业链割了一顿韭菜。
应该没人会真正从大逻辑来讲这个行业,这里我们用电影票房这个逻辑来阐述这个行业大逻辑的由来:
我相信“哪吒2”这部电影看过以及听说过的人,占绝大多数。任何一部电影,以及影视公司,票房决定了公司的价值与收入。当时春节这部电影刚刚出的时候,知道不会差,但是没想到会那么火。最后说是有2亿人看过这部影片。而光线传媒这家A股上市公司,股价从节前不到10元,到2月17日,翻了不止四倍:

我们不否认“哪吒2”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也不否认很多人都去看过,也不会用阴谋论去猜测票房数据反应在财报里作假。而在资本市场的股价因为情绪推动,这短期的时间里,这个公司的价值到达了一个非常离谱的市值。这里也可以顺便提一句,为什么到最后一天出现了40%的波动,也可以说是崩盘?因为一个可以用数学算出来的市值,最后出现了偏差,必然就会崩盘,包括还有原因是多头消耗殆尽。而这个事情的获益者是谁呢?在崩盘的当天卖出股票的人。
好了,当光线传媒给出的数据是有2亿中国市场的观众看过这部电影,我们现在回过头来验证这个数据,从下面几个来思考:
1,你周围的人,看过这部电影的比例大概多少?中国现在按14亿人口来算。
2,从首映开始,到最后下档,每个城市平均有多少个电影院?电影院有多少个座位?一天可以放几场?平均一个电影院多少人观看?
3,高峰时候满人观看是正常情况,但是春节之后每场还是满的吗?但是如果包了没有卖出的座位,是不是一样可以算作该场次是满员观看?
看到这里,自然得出了一个结论,以前流行的刷票房,只要是正向赚钱逻辑,刷票房这件事就是真的。
我们也可以得出另外一个结论,公司公告里披露的财报数据也一定是真的,至于这个数据怎么来的,这个是大多数买股票的人不会去关心的。
刷票房是什么事情?不就是流量相关的产业逻辑延伸吗?违法吗?常见吗?这就是大逻辑上的EMU,为什么用股票来举例?如果EMU以及虚假流量等相关产业,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泡沫。
如果一个公司,真实流量,以及转化推动了一个公司成长;而虚假流量,以及EMU相关产业,则推动了资本市场里的泡沫的助长,让这个公司市值达到高潮。不管是真实流量,还是虚假流量,都属于资本市场里不可或缺以及不可避免的部分,只是某些东西见不得阳光。
EMU的由来
既然在前序里,大家明白了虚假流量的概念,以及虚假流量与资本市场的泡沫相关,后面所有的内容都好理解了。
而EMU这个词由来,刚好诞生在第一次纳斯达克泡沫那个时间点,也就是上个世纪末期。当时的情况是什么情况呢?只要公司有自己的域名,官网,也就是访问www加公司域名,你的官网是存在的,光中国的股票市场,该公司的市值就可以立即增加30%。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什么事情呢?任何一个跟资本市场相关的公司,都需要展示官网给公司带来的巨大价值,而评判标准则是官网访问量数据,而那个时候互联网在全球都是起步阶段,总流量上限是有限的,那怎么办?去买流量,谁给的价格高,买到的流量也多,这个逻辑大家理解吧?
于是,当时互联网广告行业就从最聪明,最有条件了解国外资讯的一群人,带到了国内,因为那个时候国内的互联网也刚刚起步,只是他们带来的资讯是,老外也认中国的流量的,反正是流量就要,多多益善。于是最早期靠互联网赚钱的人,是把流量卖给国外的广告联盟,也就是流量代理中介的人,而那时候卖流量价格也简单粗暴,我举个我还记得的例子:
一个国外的广告公司,接受中国的网站主卖给他们流量,并且以支票的形式寄给中国的网站主进行结算,同时对流量的价格是,一个月卖100000个流量,也就是CPC,价格为0.06美元,如果超过了100000个流量,则价格为0.1美元。
不知道大家看出来了没有?是不是只要你有流量,我就敢出高价。而这个时候,一群学计算机的人,发现了一个技术上的漏洞,因为当时卖流量则是放广告联盟规定的banner,也就是广告条到自己的网站,根据被点击了多少次,来计算你卖了多少流量。那么,如果设计一个软件,内部后台执行只播放banner,同时配合设置好的点击率,以及大量的代理IP,是不是可以模拟一个正常有流量的网站,反馈给广告联盟的动作?
于是,这群人聚集了在一个论坛,那个论坛名字叫模拟之家,英文名EMUhome,这就是EMU的由来。